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654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□本报记者 刘晓阳 见习记者 刘静雯
10月24日早上7时许,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顾问、河南农业大学教授郭天财就出门了,准备前往豫北——河南小麦播种最早的区域,与种粮大户、农技人员“会诊”麦播情况。
郭天财与小麦打了几十年交道,深得农民信赖,被称为“郭小麦”。当天的第一站是新乡县,一周前,当地种粮大户马有永的5000亩地就开始播种。
“今年底墒不错。”一下车,郭天财就直奔田间,随手抓起一把土,从胸口的高度抛下,泥土落到地上散开,这是判断土壤墒情的一个好方法。
“老马,今年种的什么品种?”“新麦系列。”“不错,是优质小麦品种,但一定要确保种子质量,尤其是出芽率和生活力,这是保障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。”郭天财对种子品质很关注。
这里的地块土壤松软,走在上面,就像踩棉花,郭天财不禁皱起眉头,“地整得有点虚了,容易透风跑墒呀,种子也容易播深。”
“麦播的关键是整地播种质量,深耕后一定要耙实,并注意适当浅播,建议播后抓紧时间镇压一次,这样才能培育壮苗,保证麦苗安全越冬,不易发生冻害。”郭天财强调整地的重要性。
叮嘱完马有永,郭天财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站。卫辉市农业农村局农技服务总站站长刘广亮等人早已在田间等他,希望能够对今年麦播进行一次“会诊”。
“要及时补墒啊,不然影响后期出苗。”郭天财所说的这块地位于卫辉市城郊乡焦庄村。这里是典型的黏土地,大块土坷垃较多,透风跑墒,不利于出苗和根系发育。“要进一步扩大全县深翻面积,切实做好镇压,确保出苗齐、全、匀、壮。”郭天财开出精准“药方”。
一路上,郭天财念叨了好几次淇县种粮大户李文周的名字。他种的1430亩地处于豫北蓄滞洪区,因为2021年秋收时遭了灾,这两年,郭天财每到豫北,必来这里看看。
李文周刚刚播种完的地块,一道道麦垄笔直,间隔均匀。远处,农机手正驾驶着北斗导航一体化播种机在田间作业,紧随其后的是镇压机。经过播前、播后两轮镇压,这块地与未镇压的土地相比紧实不少,走在上面,脚感差异明显。
“这块地整得很好。”郭天财很满意。
前段时间,滑县种粮大户王付强听完郭天财的小麦培训课,认识到整地镇压的重要性后,第一时间就购置了一台动力驱动耙。
“地整得实。”郭天财点赞。但当他得知王付强一亩地播40斤种子后,有些吃惊。
“今年墒情好,地也整得好,每亩地20斤种子就能高产,根本不需要那么多。”“小麦要高产,播量不在大,而在于匀。”郭天财反复强调。
看着王付强仍心存疑虑,郭天财便拿出手机加他的微信,他在小麦管理中有啥不清楚的都可以及时问。
随后,在不远处的一块地里,郭天财随机翻找几处种子,查看播深。“深播容易出弱苗。缺水、缺肥的弱苗都有办法治,但深播导致的弱苗就没有办法治。”郭天财耐心地对当地农技人员说,种小麦起步弱,就会一步跟不上、步步跟不上。
眼下,河南小麦播种从北向南有序展开,全省麦播进度已经过半。连日来,郭天财先后来到济源、焦作、驻马店等地,实地指导麦播。
“向科技要产量,向科技要效益。”每到一处,郭天财都在强调这句话。高质量整地播种,迈出了科学种田第一步,也种下了来年小麦丰产丰收的希望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