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天才曹原:“美国绿卡算什么?我是中国人!我要回中国”

蔡吉娣
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643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
引言

张载曾说:“人若志趣不远,心不在焉,虽学无成。”这与“1%的天赋加上90%的努力,最后实现人生的目标”,有着异曲同工之妙;但对于天才来说,有一些不适用。

曹原就不在这句话的范围内,虽然他并不志在远方,但成就非常高,24岁就发表了轰动物理学界的石墨烯研究论文,被誉为“石墨烯驾驭者”。

回顾他的人生经历,更是突破了人们对于教育的认知,其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奇迹,至今仍然为人们所尊敬的乐道和望其项背。

在成为麻省理工博士时,美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,想要给他发放一张美国绿卡,但他却拒绝了。那么,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大神?

一、身为“乡里人”的曹原

1996年,曹原在四川省成都市出生。11岁时,他成功地进入了深圳的耀华实验学校的学习。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,他就已经将小学六年和中学六年的学业全部完成。

对于绝大多数的幼龄学生来说,必须要经历9年的磨练,才能如期地完成这一艰巨的学业任务。

2010年,他以总分为669分的理科高考成绩,成功地被中科大的少年班录取,成为四川几十年难得一见的天才少年。

如今,在深圳耀华实验学校的校历上,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的名字。校历介绍,他用两年就完成中学六年课程(初中、高中各一年),从耀华小六(2)班脱颖而出。

小六(2)班实行的是超常教育,即不以六三三制(小学六年、初高中学各三年)为限制,只是因材施教和专业培养。也因此,班级从开班到毕业,总共的学生才有包括曹原在内的三个学生,相当于学校给他们开小灶。

培养的方式以纯兴趣和优长为基础,不过每一步都很系统化。既能让学生主动吸收体系的知识,又可以高效地完成学业,所以本就聪慧的曹原仅用三年就完成跳跃式的学业。

他从小就对物理及化学敏感,而这一兴趣都得到很好的重视与培养,没有被他的父母过早地扼杀。据说,因为年龄不够以及没有资金去购买硝酸银做实验,所以他便偷偷地把自己母亲的银镯子放入硝酸中,制作出硝酸银。

这对于许多家长来说,是孩子太淘气才破坏的财物,而对他的父母来说,他异于常人、值得培养。正是有这样的理解,他才有机会进入耀华实验学校就读,并成为天才少年。

二、天才中的王者

在中科大,曹原的天赋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消减,倒是越来越被表现出来。

2009年,中科大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联合成立严济慈班,于耀华实验学校毕业后,曹原就成为这个班里的第二届学生。

就目前而言,严济慈班是全中国最厉害的一个班级之一,其立班的宗旨是“培养未来活跃在物理及其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”。

能够考入这个班级的不一定需要高的成绩,但录取的标准包括知识基础扎实、兴趣爱好浓烈和拥有个别突出优点。班里招的人数并不多,一般都控制在30人左右。

时至今日,这个班的平均深造率达到98%,其中又有82%的人到国外学习,包括英国牛津大学、普林斯顿大学、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级高校。

就是在这样一个到处都是学霸的班级里,曹原还是一直保持着自己的优势,连被称之为“科研杀手”的丁泽军老师也禁不住地称赞他为“非常聪明的小家伙”。

中科大的教授曾长淦也对他作出评价:“曹原是一个非常低调和沉稳的人,情商也很高…就那些过气的人才会恃才傲物,而他则是永远都想尝试新鲜的事物,有他在就极其放心”。

在研究中,同级的同学一般需要一年的时间才将一个项目搞定,但他却能够在寒假期间将所有的项目都做得很好。

由于表现很突出,所以他成功地拿到了中科大本科生最高荣誉奖---“郭沫若奖学金”。之后,在导师的推荐下,他成功地被麻省理工录取。

但这并不是他第1次到美国,2012年,中科大首批赴密歇根大学的交流生中,他就是其中之一;2013年,他又被牛津大学邀请,去做了两个多月的科研实验。

由此可以看出,美国人早已经逐渐地将目光盯上了他。不过他却对此不屑一顾,不把美国的绿卡当一回事儿。

三、不将美国绿卡当回事

2014年,在麻省理工的学习中,曹原被巴勃罗·赫雷罗(PabloJarillo–Herrero)收到MIT团队中,而这一个过程并不简单,经过多方的曲折之后,他才以电器工程系的身份进入团队中。

MIT团队对他的意义很大,在自己的努力下和团队的协作下,他终于在2018年成功地于Nature(《科学》刊期)上连续发表两篇文章。

由于其成果非常突出,所以Nature破例地将他称之为“石墨烯的驾驭者”。

在上世纪80年代,科学家发现铜氧化物材料中的超导特性,从此开启了这一项领域的研究。在石墨中,一直有超到特性的理论,但从未有人真正地成功用实验证明过,而他的做到,就意味着一个新的领域被打开了。

其实研究的过程就遭到很多人的不屑一顾和嗤之以鼻,总是认为他是在做徒劳的工作,但他却坚持了下来。他巧妙地通过两层石墨烯材料的叠加,将它们同时旋转到“魔法角度”1.1°,并将温度调高到1.7K,从而打开了超导研究的大门。

2020年5月6日,他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再次在Nature中发表两篇论文,涉及的还是石墨烯超导研究的成果,让他稳稳地坐住了“石墨烯的驾驭者”的位置。

在2018年的时候,美国就主动地向他伸出橄榄枝,希望赠送他美国国籍,并以高额的工资作为诱惑。不过,他却对此嗤之以鼻,于博士毕业之后回到中科大做贡献。

而今,他的那句话依然在许多国人的耳中回荡,即“美国绿卡算什么?我是中国人,我要回到中国去!”

结语

对于一些人来说,参加九年义务教育的学习,以及到大学中去完成学业,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谋一条生路,让生活变得更好。但对于部分人来说,学习的意义不在于此。就因为是如此,所以他们才极其特别。

曹原少年得志,是少有的90后麻省理工博士,也是最年轻的在《科学》上发表论文的中国学者。以其优异的成绩和特殊的经历,如果都用这些东西来挣钱的话,那么随便某一项研究成果,都足以让他吃一辈子,尽管是美国开出的优厚条件,对他也没有影响。

所以,他选择了回国。著名科学家巴斯德就曾经说过,“科学没有国界,但科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”。由此开来,曹原既是一个少年天才,也是爱国者。
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!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一福大百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288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