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639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这段时间时尚潮流瞬息万变,感觉一不小心就“out”了。最近新出了一个梗——“猫咪纹”。起因是一档综艺里,欧阳娜娜、金靖、baby在车上聊天。
忽然欧阳娜娜开始吐槽自己的皮肤并且说脸上有猫咪纹 ,一旁听到这个说法的baby很茫然:“啥?猫咪纹是啥?在哪?这有啥问题吗?我该说看不出来,还是该说真的耶?”
那么,娜比说的猫咪纹真地存在吗?还真有!大家对猫咪纹可能比较陌生,但一定听说过它另外一个不那么可爱的名字:“印第安纹”。
无论是比喻成猫咪胡须的花纹,还是像印第安人面部彩绘的条纹,都是形容面颊中部的一个凹陷纹路。在医学中,我们更常叫它为“颧颊沟”、“颊中沟”,是一种常见的纹路。印第安纹虽然很多人都有,但是在脸上却不一定都是减分项哦!大家详细聊一聊“猫咪纹”的成因和种类,看完可以对照镜子自查,看看自己是哪一种。如果想要消除,也有解决方案。
01猫咪纹是怎么形成的
说起猫咪纹的形成,一定要隆重介绍这个重要的面部解剖结构——韧带。面部是个复杂而精密的结构,从外到内我们的面部有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肌肉筋膜、韧带、骨膜及骨骼等多个层次。韧带很薄占据很小的容积,但却起到强有力的支撑、悬吊的作用。
这个小小的结缔组织条带,把皮肤与深层的肌肉腱膜、骨膜和深筋膜连接起来,固定皮肤和皮下组织在“年轻”的位置,维系灵活又紧致的状态。
我们面部的很多“沟壑”、松垂的表现与韧带的状态关系很大。眼眶韧带变松容易形成泪沟和眼袋,上、下颌韧带变松会让下颌缘轮廓模糊出现“发腮”感。
而猫咪纹的产生,普遍认为与眼轮匝肌内侧韧带与颧韧带的牵拉有关,且外侧面对应的皮肤处于眼睑较薄皮肤与面中部较厚皮肤的分界。有些人天生颧皮韧带相对牵拉力比较大,对应的局部皮肤回收内陷,所以有的人小时候就自带猫咪纹。
但这种紧实的猫咪纹真的不难看,尤其笑的时候随着肌肉运动,牵拉加强,猫咪纹的加深反而增加了一丝顿感和可爱,妥妥哈基米。
02有“猫咪纹”,需要改善吗?
年轻的紧实的猫咪纹不可怕 ,更不值得焦虑。所以如果有nana们再去抱怨自己的猫咪纹,或许期待的回应是“哪有,明明好可爱呀,我也想要同款,喵~”
但是,更多人的印第安纹,不是天生就有,而是随着年龄增大,皮肤、皮下组织松垂、移位,韧带等支撑悬吊组织的牵拉距离加大,在与地心引力的对抗中苦苦挣扎,被迫形成更深的凹陷。松垂导致的印第安纹确实没有那么可爱了,反而会显得没精神,轮廓不顺畅。松垂导致的印第安纹改善思路很明确——把松垂移位的面部组织复位。道理都懂,做好并不简单。面部松垂是多层次缓慢、持续的变化形成的。
皮肤层次来说,胶原蛋白随着衰老逐渐流失,弹性蛋白受创,透明质酸减少,保湿力下降,皮肤的弹性变差。肌肉张力增加,反复的牵拉收紧产生和加重皱纹。皮下脂肪室下垂膨出、移位。
韧带过于劳累,功能退化。骨骼嘛,也随着骨质流失出现移位变化。所以在治疗改善时,我们也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复位、改善。外推紧,内提聚,才能更自然有效的抚平沟壑。
写到最后,再次感慨一下人类神奇而又精密的结构组成 (猫咪构造也神奇,不然哪来猫咪纹之说) ,明明底层是同样的组成元素,内部是差不多的解剖结构,但最终呈现于外表却是千姿百态,每一张面孔都是独一无二的。颊中沟可以是增加个人特色,值得高光的可爱猫咪纹,也可以是让人焦虑,想要治疗的印第安纹。
是猫咪纹还是印第安纹,这不应该由周围的声音决定,应该让自己决定。如果足够爱自己,接纳自己,每一张面孔当下的样子都值得被珍惜,毕竟哪怕动一点点,也很难完全回去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