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百里和八百里加急有什么区别?真相没人信,五百里是极限
在许多古装影视剧中,官员送东西时常常说“六百里加急”、“八百里加急”,那么这两者有没有什么区别呢?他们的速度究竟有多快呢?真的能日行八百里吗?
这就得从古代的驿站说起,驿站是古代为传递军事情报人员休息和换马的地方,那个年代没电话,传递信息只能靠人,交通工具就是马,跑长途就需要换马,跟车加油差不多。
其实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类似的机构,那个时候传递信息用狼烟,比如“烽火戏诸侯”,就是点狼烟发布紧急军情,招人来救援,中可以看做是最早的“驿站”。
在汉朝的时候,就有了国家设立的驿站,大概是每隔30里一个,这是属于军事工程,直接归太尉管辖,到了唐朝时候进一步发展,驿站出现三种驿站,分别是水驿站、陆驿站和水陆兼办三种。
唐朝鼎盛时期,有驿站1639个,人员2万多人,平均下来每个驿站10余人,这些驿站的人员除了传递信息外,还要负责照看马匹,对于马的状况要及时报告,更不能私自减少马匹。
对驿卒的管理也很严格,一旦出现迟到轻则杖刑,重则砍头,驿站所传递的军事情报大概分为两种,一种是作战的消息,一种是发生叛乱的消息,都是影响国家稳定的大事。
一旦遇到这样的事,事发地的官员就要立即传递消息到皇帝那,或是皇帝的批示要立即送到地方上,这就要求驿站和驿卒配合传递情报,以实现最快的传递。
至于具体有多快?也是有规定的,以清朝为例,军机处的公文会进行标注“马上飞递”,通常是日行300里就行,此外还有四百里、五百里和六百里,甚至还有八百里。
这不禁让人怀疑,即使在不停换马的情况下,以马的速度来说一天内真的能跑六百里乃至八百里吗?在古代有这样的佐证吗?不妨在史书中找一找,先来看看盛唐。
如安禄山起兵造反,这绝对是一个十分紧急的军情,当时距离京城3000多里,唐玄宗是6天后才得的消息的,也就是说驿卒每天也就走500里左右,并达不到六百里,更别说八百里了。
再来看看宋朝的岳飞,宋高宗用12道金牌把岳飞召回去,其传递金牌的速度也每天500里左右,《梦溪笔谈》中就是如此记载的,也称其为“十万火急”,五百里大概是马速的极限了。
此外在《梦溪笔谈》中还记载了,驿站传递分为三等,分为步、马和急递三等,日行四百里就已经是军事情报的速度了,至于六百里、八百里也只是形容事情紧急程度而已。
-
喜欢(0)
-
不喜欢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