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语:拜三不拜四,拜四要出事,“三、四”是什么?有一定道理

蔡吉娣

温馨提示:这篇文章已超过643天没有更新,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!

日出日落三百六,周而复始从头来。草木枯荣分四时,一岁月有十二圆。

庆贺新年伊始是世界各个地区的普遍习俗,不管是哪个国家的人,都对新的一年充满美好的希冀。“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。”

因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、宗教信仰、民族习惯不同,因此也有自己不同的庆祝新年的习俗。

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,世界各国的人们都以其别出心裁,独具特色的方式迎接新年的到来。

新年到了,按照传统习俗,晚辈们都要给长辈们拜年,亲朋好友之间也要相互拜访,表达自己的问候和祝愿。

中国是礼仪之邦,新年肯定都要去走亲访友,但去访问亲友的日期也有忌讳,我们对一些数字都有避讳,规则的遵循是非常严谨的。

关于新年走亲访友,老祖宗就有这么一句俗语,叫“拜三不拜四,拜四要出事。”

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?其实可以从两方面去理解,这里的“三”、“四”代表的就是初三初四,我们在正月都要出门去拜访长辈,很多人会选在初三这天。

“天有三宝,日月星;地有三宝,水火风;人有三宝,精气神;会用三宝,天地通。”

《庄子》也说:“道生一,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万物,万物负阴而抱阳,冲气以为和。”老祖宗对“三”这个数字情有独钟。

在中国传统意义中,三代表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,中国人都比较喜欢“三”这个数字。

但“四”就不一样了,中国古代人对汉字的谐音都比较迷信,“四”谐音“死”,大过年的会让人觉得不吉利,为了讨个好彩头,一般人会说几个吉利的数字,比如“六”和“八”。

当然,肯定有些人不信,觉得初四也没关系,但是这样可能就会遭到闭门羹了。因此才说初四去拜见会出事。

其实这不过是多年来中国人民的一种传统观念,大家都知道初三、初四并没什么区别,只是人们都想在新年碰个好彩头,非要选这天来拜访的,只能说这个人太不会办事。

这句俗语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,现代生活水平飞速发展,活到八九十岁的大有人在,但是古代医学水平不高,因此很少有人能活得久,七十岁就属于“古稀”,能活到七十岁就很稀少。

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,杜甫在诗中如是说。

唐伯虎读了杜甫的诗后有感而发,填了一首《七十词》,“人生七十古稀,我年七十为奇。前二年幼小,后十年衰老,中间止有五十年,一半又在夜里过了,算来止有二十五年在世,受尽多少奔波烦恼。”他虽已活过古稀,但仍感叹人生几何。

仔细核查,其实千年前的古稀老翁真的很少,如今人的寿命已经长了很多,现代“古稀”者遍地,倒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了。

古代人一般活到六十岁左右就会离世,对于古人来说,三十岁就是生命的分界线,三十岁的生日,他们会大操大办,但是四十岁的生日就不会过了,因为他们觉得这个数字并不吉利。

虽然目的不同,但原因其实都是相似的,就是中国人对谐音的一种偏执的感情。

古人信奉占卜,对风水吉凶等都非常笃定,数字也是他们比较坚信的一点,那个时候科学比较落后,有很多现象都无法解释,只能用神乎其神的说法来自圆其说。

虽然人们的思想越来越进步,但这些俗语就这样流传下来,现在仍有人遵守。

老祖宗留下了许多俗语,大多是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,这些俗语都是他们智慧的结晶。

当然,老祖宗留下的俗语并不都是正确的,我们要学会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”,将好的发扬光大,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。

声明:内容文字原创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,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,谢谢!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一福大百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 表情:
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376人围观)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

取消
微信二维码
微信二维码
支付宝二维码